新北市召會歷史與現況

   新北市中和區早期為中和鄉,位於台北市近郊,北鄰永和區、南接土城區、西毗板橋區,面積約十九點七一平方公里,人口從早期的十六萬人增至四十多萬人。中和市召會自一九六八年設立,至二oo二年七月止,經常聚會的弟兄姊妹計有三百五十位左右,目前有四個會所、分三個大區、十二個小區(含一個青年區)聚會。

壹、歷史

一、 聚會初期

  (一)、邀集聚會

一九六○年以前中和少數弟兄姊妹參加永和聚會,至一九六○年十月初耿文溥弟兄家遷入中和景平路五十一號後,於當月十七日、二十二日分別邀請弟兄、姊妹於家中聚會(到會者弟兄有耿文溥、黃誓國、安錫良、黃正華、饒樹松、蕭逸民、張友光等人;姊妹有耿陳浣芳、安鄺齊軍、孟王淑貞、孟張玉蘭、徐馮麗華、黃陳蘭英、童范逸梅、楊丁萬珍、饒吳含笑等共十六人),翌年二月二十五日正式開始週二禱告聚會、週六讀經聚會,直至一九六二年二月五日租用景平路五十三號之三開始獨立聚會。

  (二)、擘餅聚會

人數逐漸增多後,於一九六四年六月十四日(主日)開始擘餅聚會,到會人數有三十多人,一九六五年二月五日因場地太小,再遷租至景平路六十一號二樓,並於二月七日(主日)開始由孫常煒弟兄講台信息聚會。

  (三)、成立分排

      由於中和弟兄姊妹分佈在南勢角、南山路和連城路一帶,永和召會於一九六五年三月十四日(主日)將中和聖徒分作三個排。

  (四)、成立分家

由於中和弟兄姊妹聚會與服事已趨穩定,一九六五年四月二日(週一)主僕張晤晨、張郁嵐兩位弟兄,自台北來此看望弟兄姊妹,晚間在永和召會愛筵交通聚會中,宣佈設立永和召會中和分家,負責弟兄為耿文溥、孫常煒二人,負責姊妹為耿陳浣芳、徐馮麗華二人。一九六五年七月十二日(週一)永和召會事奉聚會宣佈增加鄒聯惠弟兄為家負責。一九六六年五月一日(主日)中和分家會所遷至圓通路十三號之三(以後改為二十五號)。九月間再增加王順祥弟兄為家負責,十一月二十一日孫常煒弟兄調往永和召會服事。

(五)、購地建屋

弟兄姊妹深感租屋聚會諸多不便,因此同心合意向主祈求購地建屋,一九六六年八月六日以新台幣十三萬九千四百三十六元,購得在景平路興南新村後面七十四坪的土地,此時政府忽宣佈中和地區實施都市計劃,禁建兩年,迨都市計畫發布後,不料竟有一計劃道路通過該土地一角,致未能即時使用,但弟兄姊妹對自建會所之事大有信心(直至一九九九年該地建造完成為中和四會所)。

二、召會的設立

 (一)、成立召會

因弟兄姊妹人數增多,聚會光景正常,服事配搭健全,已具備成立地方召會的條件,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(主日)主僕張晤晨弟兄於永和召會集中擘餅聚會時宣布:為了召會的開展,永和召會中和分家應正式成立為中和召會。負責弟兄為耿文溥、鄒聯惠、王順祥三人。耿文溥弟兄於一九七二年七月十五日遷居台中。

 (二)、新建會所

召會原購景平路預備建會所用地七十四坪,因都市計畫道路通過面積減少,而召會人數逐年增長,預測該地建地不足五十坪,必定不敷數年後之需要,而圓通路會所又係租用之屋,房東定意收回(開設鐵工廠),續租二年期滿,必須另覓聚會場所;一九六九年九月三日,眾人一心決定買進興南路復興巷二十三號一樓新建店舖式二樓房屋,每層約二十六坪,總價新台幣三十萬元,於十月二日新屋一樓完工,即正式遷入使用。

 (三)、設立分家

中和南勢角地區為召會會所所在,由於弟兄姊妹人數逐漸增加,為傳福音及聚會方便於一九七一年八月二十日(週五),決定在枋寮街三十三號一樓租屋聚會成立第二分家,當日聚會到會弟兄姊妹有四十多人。為著分家成立服事人位安排,一家負責弟兄為李萬章、黃瑞桃、劉照福三人;負責姊妹為徐孫孟嫻、卿田承、蕭楊秀岩、張林清子四人。二家負責弟兄為靳富昌、劉光弼、夏宗榮三人;負責姊妹為耿陳浣芳、張趙毓敏、錢程明英、趙陶偉、儲繆百華五人。九月五日(主日)全召會在二家愛筵時宣布服事人位,到會弟兄姊妹一百四十人。第二年,二家租用枋寮街的會所又因房東定意收回開設店舖,弟兄姊妹深感租屋不是長遠之計,乃決定自購房屋聚會。一九七二年八月十四日購買連城路十七巷十號二樓(約二十四坪),於八月二十日(主日)遷入新屋聚會。

 (四)、開展積穗

中和鄉西端接近板橋邊界處為積穗各村,地區遼闊工廠與住宅甚多,於一九七一年十月一日開始小排聚會,次年一九七二年四月二日(主日)召會租用中山路三段七五九號二樓約二十坪,做為第三分家聚會之用,到會弟兄姊妹二十人,張志偉、蔣建中、嚴志彬各家及吳濤弟兄均被興起;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日召會定規將第三分家會所以五十萬元買下。

三、召會的增長

    召會人數不斷的增加,聚會與服事也格外向前,弟兄姊妹緊緊跟 隨那職事的帶領,並在聖靈的水流裏一同向前。

 (一)、擴建會所

一會所:一九七0年五月興南路會所二樓完工後,聚會就從一樓遷往二樓聚會,平時可坐一百二十人。於一九七三年七月為顧及年長弟兄姊妹上下樓梯不便,改於樓下聚會,此時會所已不夠容納,聚會已擠到路邊。其後兩年各地遷居中和鄉的弟兄姊妹人數大增,每次聚會人數均爆滿,因此感覺需要擴建聚會場所,一九七五年七月以新台幣九十三萬元購得會所旁空地七十二坪,與人合建五樓,約定分得一層半,之後為顧慮樓下新屋佔用騎樓地約三分之一,必要時可遷樓上聚會,因此次年再以三十二萬元增購二樓另一半,合計二層,每層約四十坪,第一層連同舊會所共六十六坪,可坐三百人;第二層面積相同,暫分作執事室、兒童聚會場所、寢室、自修室、小型聚會場所等用途。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八日正式遷入新廈聚會,那時集中擘餅聚會人數已達二百二十八人。    

二會所:一九八七年二月二十八日由於聚會的人數擴增,以新台幣三百萬元(含裝潢)購得新建的泰和街二十五號四樓聚會(約五十坪)。

四會所:一九九九年坐落於景平路241巷六十四弄一號自地自建之五層樓會所完成遷入,作為六區與八區區聚會及青年相調之用。

 (二)、更新服事

    台北召會於一九七五年八月李常受弟兄返國特會後,台北召會全部長老及家負責一律退出,並更新服事,中和市召會適因負責弟兄人事變遷亦同時更新,先是一九七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主僕張晤晨、張湘澤弟兄邀約中和召會戴健新、程楓萍、李萬章、靳富昌、黃瑞桃等五位弟兄至台北一會所,在座有劉遂、李道君二位弟兄相陪,說明中和召會因長老王順祥弟兄遷居,鄒聯惠弟兄請辭,將由五人接替召會事務,戴、程、李三人並參加台北召會拜一話語操練聚會,服事主日講台。十月五日(主日)主僕張晤晨弟兄專程來中和召會參加聚會,宣布「原有長老盼望除銜,家負責亦除銜,安排戴健新與程楓萍二位弟兄在一家服事;靳富昌與黃瑞桃二位弟兄在二家服事。對外聯絡與介紹由一家戴健新與程楓萍二位弟兄代表,三家併入二家,聚會定為拜三讀經聚會、拜五禱告聚會、小排聚會暫停、主日各聚會照常。」 

 (三)、加強聚會

    本地因有四位操練話語弟兄(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增加一位),每月與台北召會各家執事和操練話語弟兄們一同聚會,因此召會性聚會與台北召會一致,主日恢復傳信息,自一九七五年十月十二日起為創世記生命讀經,拜四生命讀經分享交通聚會,陸續為羅馬書、希伯來書、馬太福音等生命讀經,每日晨更定有生命讀經進度表,並擴展到全召會二十五個禱讀小組。拜二禱告聚會亦甚興旺,兒童特會一次曾達到六百二十三人。

    在主日信息話語方面,注重培植在職青年已有十人參加及在學大專青年已有五人參加,連同年長九人參加共計二十四人。此時召會人數增長幾近一倍,晨更與禱告人數加增更多。